close

才說要重啟卻又荒廢到天荒地老了嗚嗚
真的很不好意思(跪)

 

最近決定稍稍延就一下關於賽河原(さいのかわら)的東西,

對於日本文化比較熟的人早就知道了但是還是簡單的介紹一下賽河原是什麼,賽河原又可以標記成「西院河原」、「齋院河原」、「塞河原」之類的,是日本的民俗信仰之一。人死後必須要橫渡三途之河(さんずのかわ),而三途之河旁邊的河灘便是賽河原。賽河原是小兒前往的地獄,為了供養父母,小朋友必須用河灘上的小石疊成石塔,但每當快建好的時候惡鬼就會出現,將石塔推倒,然後一切又必須重新再來......就這樣不停的重複著,最後地藏菩薩便會出現,拯救受苦的小兒。

乍看之下像是佛教的信仰,但是也有一說這原先是和民間信仰中的塞之神(道祖神),亦即邊境之神有關的信仰,和佛教融合之後才呈現現在這個樣貌。這次先不詳細討論其中的內容,總之先放上『赤子塚』當中關於賽河原兩篇文章的翻譯,之後會再陸續整理其它資料放上來。如果有之後的話。

『赤子塚』是日本民俗學的大BOSS柳田國男(やなぎだくにお)於1920年所出版的著作,裡面有二十篇文章,內容記載著著死後出生、幽靈買糖、晚上傳出小孩哭聲的石頭、賽河原等等和小兒有關的現象和傳說,並且也是道祖神的信仰其實是先於「佛教」中所傳的賽河原故事(這邊佛教打括號是因為其實在佛教中關於賽河原記述的經典來源其實不太明確)的有力支持者。不過柳田本來就討厭佛教,所以就當作一種看法吧(笑)

 

 

 

 

 

赤子塚

 

作者:柳田國男

試譯:花

 

12 塞之河原

亦有同一種類的不可思議之事會出現在特定場所的例子。箱根的塞之河原正是其中之一。由於此街道位於上下之要衝,就如同佐夜中山一般廣為人知。但是,就連在外國人的遊記照片中也曾出現過的、目前的塞之河原,是在元和初年(官道)改為由蘆之湖的南面通過之後才搬移至此。雖然此處亦有許多石地藏以及堆積小石頭的風俗,但是我所指的乃是原本箱根的舊道路,在權現坂附近的那一個。在這座山中,除了前述的新舊兩處之外,尚有一個塞河原位於姥子,除了六地藏之外還有十一個石地藏,但因為獨立於舊箱根上方,亦有被誤認為是曾我兄弟之墓云云。鐮倉末年時樹立了帶有年號的二十三個石塔,只有在所謂元塞河原之地有此種說法。就算在官道南遷之後,每年的七月二十三日附近的居民都匯聚集至此供養地藏。傳聞中,時至深夜會出現兒童的幽靈,翌日清晨必可見其足跡。也有不單單是這一晚,(此處)時常可見小兒的足跡的說法。更甚者也有這其實是獼猴的足印的說法。確實如此,從人潮散去滿地食物散落之處來看,雖不能說獼猴不會出現,但是至少由此足跡而聯想到小兒的幽靈亦是有其原因。一言以蔽之,此乃塞之河原的地名使然。不知是否基於日本常有噴發的恐懼,高山屢屢被描述為此世的地獄。越中的立山中有地獄的傳聞乃是最古的紀錄,但富士亦有白山亦有相同的說法,至北,有外南部的宇曾利山;至南,有九州的鶴見阿蘇雲仙等等,現在都還有相當多新形成的火山。若說塞河原是其中的一部分的話,事情或許就相當簡單了,但請注意,在其中所佔的大多數也廣泛的分布在平原地方。原始的佛教中並不存在著塞河原,雖然不知道是誰所創作的,淨土和讚中有著令人感到悲傷的章句

 三三五五的稚子齊聚於塞之河原,白晝的三時之間搬運大石以建石塚,夜晚的三時之間撿拾小石以建石塔。所積第一石為父,所積第二石為母……

諸如此類,不管是在歷史中或經文中,這些都是毫無根據的創作品,然而其卻能打動民心直至今日,雖不知這是否為信口開河,但這個和製地獄果然還是加入許多國產的原料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

然後,還有能登波並村面向海邊的道路,地藏堂前積累了許多小石頭的才之川原一類,據說每晚常能聽見許多小孩啼哭的聲音。信州飯綱山的御頂上之宮的側邊,傳說著名的栗飯的出處便被稱為西之河原,若是壓低斗笠便會沾上五、六歲的小孩足跡。雖說不知道壓低斗笠到底是什麼意思,但推想大概是通幻源翁的袈裟,或者用木曾小子的斗笠隱藏起來之類的吧。其他地方的塞河原,也有岩石上永久殘留著兒童足跡的例子。像是甲州的菩提山山路上的關之地藏堂前面的大石頭,或者之後會提及的越後浦之濱的角田洞穴等。不管是原本就相當清晰明瞭的足跡,或者是毫無決定性凹凸程度,彷彿是為了迎合他人的鄉下人串通好的說法,不管如何其根柢必定橫貫著古老的信仰。我只希望能夠好好說明這片土地上的人以「塞河原」稱之的原由,所以才在此做了這項說明。

 

 

13 堆積小石之風俗

越後的路傍有許多塞河原,就如同前述的角田洞穴,被稱為是足以穿透國上山深度的洞穴,並傳是七面明神出現之地。進入洞窟深處便見許多小石,層層疊疊不知為誰所堆,據傳其石每晚位置均有變動。彷彿會有孩童的足跡留下一般。位於信州河田峠山麓的道祖河原也是在道路的左右均有無數積累的小石,旅人將其推倒後過了一晚仍堆積如舊。雖然一定沒有精密的實驗,但至少這些小石塚的存在也沒有刻意堆積之人。奧州亦有著名的恐山地獄谷,以如拳的小石累積成塔之處又被稱為賽之川原,數以百計的石塔據傳就算曾崩落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回到原處。更甚者橫越海峽渡島橫泊之浦之地,名為石子積之處亦是如此。後志的白川崎有名為「KAMUI MINTARA」(カムイミンタラ)之地,亦即「神庭」,早上崩毀晚上又回復原狀的小石,來自日本的水手將其稱為西院河原,現在已經不能再如此稱呼。如此遙遠的蝦夷之島在吾等祖先看來竟也是塞河原。轉向九州的盡頭而行,這類的傳說彷彿未遍及至此,大隅田代村鵜戶權現社洞窟之口時常有小石積累,這件事被認為是神明的從屬川太郎(カワタロ)所為。川太郎亦即河童,居住於此洞窟。

在佐渡外海村的願之賽河原,此現象就有如自然的力量一般,為當地居民所認識。確實如此,並不是刻意堆積的話可以說是廣義的自然也說不定,但靠近路傍的卻大都是人們所堆。戶山學校西南的三辻、內田外相府邸的角落之前,我曾見過普通的小孩子將小石置於前。因旅行而得知的各地賽河原之中,在遠州奧之山街道的鳥井河邊原所見到的景象則是,在彷彿隨時要被水沖走似的河中央的小島上,盡可能的撿選扁平的石頭堆疊五、六層。據當地居民而言,近期喪子的父母路經此地便分外悲傷忍不住這麼做了。就如同箱根的峠一般,誠為浮世之巷。因此元和以來新成立的塞河原,還是有念佛時所堆積的許願石(申し石),通過的人數也非常多。但是向上回溯,位於原本箱根權現坂的塞河原等,固定時間則有人們聚集供養。至於越後北蒲原華報寺的參拜道路的塞河原,則是為了憑弔早逝者的菩提而積累小石,每年四、五月十鄉里之人群聚於此,寺院的僧侶在此時期進行水施餓鬼法事,職人用薄板製成小塔婆,據傳銷量甚好。至於積累小石就竟是什麼理由,僧人和信徒實則不明所以。民間因習的強大力量或許稱之為天然也不為過吧。

 

 

 

--------------

對不起我真的翻譯技術很差裡面又有很多複雜的地名所以整個看起來很不流暢。
其實我也有很多不太確定意思的地大家隨意看看就好

總之之所以會想翻譯這篇文章,除了個人興趣之外,想表達的是除了傳說或經典之外,其實日本處處都有賽河原XD
現世中的他界這種想像真的很有趣。

推薦網站: 日本全国賽の河原めぐり

『赤子塚』當中所提到的箱根、恐山、佐渡等等網站裡面也都也介紹!

有機會的話也想去看很多賽河原嗚嗚嗚。

 

 

以上以上!

有緣再見~(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